驻村干部与群众一起劳动
改造后的德城区北园小区
□本报记者王贺本报通讯员吉鑫王志吴华占英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好态势从何而来?新气象、新作为、新篇章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服务发展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逐步破解,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德州干部身上最闪光的标签。
实干担当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市委书记陈勇早在2016年初就于市委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专门作了题为《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的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也多次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担当、尚实干。
两年多来,德州发展势头不断向好,动力来自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担当实干。不论来我市考察的各级领导,还是前来投资创业的各地客商,再到扎根德州多年的企业家,大家谈到德州变化,最大感受就是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越来越好。
4月26日,刚落户齐河的森峰激光项目,10个工作日内就办完开工手续。“这样的高效率,让企业感受到政府诚意。”项目负责人李峰西表示。高效服务哪里来?年初,齐河出台新办法,对全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容缺受理、联审联办”,并在全县设立百余名项目代办员,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在平原县,总投资5.8亿元的省级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去年以来积极申报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有了这个监管中心,平原联运示范工程运送的货物可以直接通关出口。为获批这一中心,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和县长袁志勇一年间跑济南、到青岛10余次,反复同海关及项目合作方深入接洽。同时,县里成立项目服务协调专班,在第一时间快速办理一切手续。目前该中心即将建成,联运示范工程的合作方——捷运物流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强提到平原的服务,赞不绝口:“县里全力帮项目加速跑,我们必须加大投入,为地方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
正是凭借干部担当实干,我市今年一系列大事扎实推进:在东部城区,各项建设快马加鞭,一座“新城”正迅速崛起;全年棚改计划数突破6万套,已开工52.7%;继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后,今年全市可基本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
正是凭借干部担当实干,我市抓好了一大批难事。今年,环境改善幅度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一季度获得省生态补偿资金总额居全省第二位;脱贫攻坚继续深入,年内可实现国家扶贫标准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力争省定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同步脱贫。前4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省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利润率居全省第5位。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彰显担当尽责的力量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质量发展,成为德州各级干部彰显实干担当精神的重要舞台。
2017年全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小企业众多的德州,在“散乱污”企业治理的当口,压力空前。在武城县,各级干部主动上门,为数以千计的小作坊提供治理路径。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关停“散乱污”企业,一方面对企业绝不“一关了之”,而是通过盘活工业园区闲置资源,依托骨干企业,整合小作坊进入大平台,采取“共享工厂”模式帮他们二次创业。
鲁权屯镇是武城县民营经济最发达的乡镇,张新桥的“小作坊”就曾位于该镇小李庄。 2017年3月,他的企业因环评不合格被强制关停。山穷水尽时,当地干部主动伸出援手,他跟20多位类似的被关停“小作坊”业主,带着设备和技术人员被整合进该镇的中威清洁共享通风工厂。一年多过去,张新桥手里攥着的订单比过去增加了四成。本轮环保整治,武城县先后关停1017家“散乱污”企业,但借助“共享工厂”模式,同步塑造了446家规范发展的企业。
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宁津县。面对同样的环保压力,当地党员干部主动帮家具产业“动手术”,在关停大批“散乱污”企业的同时,同步建起4个乡镇家具产业园、4个家具喷漆中心、1个五金产业园,在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水平也明显提升。
前不久,平原县取得了一项骄人成绩:自去年以来,全市共收回闲置低效企业用地85宗、7395亩,仅平原县就收回35宗、3403亩,占到全市的46%。平原的成绩为何如此突出?该县在工作启动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安排多位县领导牵头挂帅,县国土局、县法院以及相关开发区、街道办协同作战,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依据算到底、一鼓作气清到底,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搞变通。该县一机械公司多年闲置土地30亩,在这次清理行动中,该地块就被当地依法采取法院公开拍卖方式予以盘活,转而由一家高端干燥花生产企业竞得。目前,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而包括这一项目在内,平原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已新引进高科技型项目10余个。
一个个发展难题的解决,背后是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过硬。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担当实干已成为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现实注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创业,动力正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论是积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还是深入建设的协同发展示范区,完成任何一个目标任务,我们都要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明方向、定目标。
夏粮收获时节,禹城市市中街道薛庙村的乡镇扶贫包村干部张芳格外忙碌。她提前联系好的收割机早早来到村里,帮黄爱禧等贫困户收割小麦。
黄爱禧的丈夫魏立平2015年因车祸变成植物人,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为帮这家人脱贫,张芳和禹城市直扶贫包村干部武英强对这家展开携手帮扶,不仅协调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帮黄爱禧找到了村保洁员的工作,张芳每到节假日还经常登门同黄爱禧一同打扫卫生,帮她疏解压力。武英强先后联系6家单位,终于帮黄爱禧的大儿子找到在济南学习蛋糕制作技术的机会。如今,这家人的生活明显改观,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市人均耕地1.84亩,低于省定贫困标准线的人口较少,但超出省定标准的低收入户占一定比例。一有“风吹草动”容易掉下贫困线,这是德州不少农民的现状。为此,我市于2016年兼顾收入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合理划定贫困户范围。在此基础上,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扶贫干部作用,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加快发展扶贫项目,大批贫困户顺利脱贫。
今年是全市棚户区改造的“大年”,各县市区棚改计划数达到61161套,是前两年的总和。截至6月初,全市开工率已达52.7%。需拆迁项目81个,已完成59个;需拆迁房屋841万平方米,已完成462万平方米,其中,齐河、庆云、平原等县市区,拆迁力度大、进展快,呈现出大干快上的良好势头。
今年,夏津县棚改总户数超万户,征收房屋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拆迁规模为当地历史之最。特别是当地中山路以东片区,这里是当地老县城的核心地带,需搬迁群众多达8200户,是该县最难啃的“硬骨头”。夏津县委、县政府从最难的地方干起,不到3个月就完成搬迁8016户,6月底前将完成全部征迁工作。
“参与这个片区拆迁的26个小组、150名镇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几乎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夏津县中山路以东片区棚改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和谐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相关县领导和科局“一把手”带头入户听意见,银城街道工作人员逐户逐人做工作,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住建局、城管局等县直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测量评估组和协议签订组,不论任何时间,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到位。凭借这种精神,当地才在最大规模拆迁中保证了最快速度。
类似的场景同样出现在德城区。作为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德城区的改造工作最为复杂。今年该区在启动11个棚改项目同时,还启动北园小区改造项目。为确保群众满意,当地实行“阳光改造”。工程确定前,区城乡建设局物业办主任冯金才就带领新湖街道的16名干部深入小区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改什么、怎么改都由老百姓说了算。经过改造,北园小区的楼新了、路平了、灯亮了、景美了,群众的日子更舒心。
1至5月,全市民生支出已逾130亿元。开局决定结局,半年好更要全年好。只要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遇到问题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做事不作秀,奋力向前进,德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