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妈妈把儿子宠成“妈宝男”

2019-04-29 10:05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本期心理咨询师简介

顾林霞

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十余年,咨询案例超过500小时。被评为德州市首批家庭教育专家,2017年被“爸妈在线”评为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

擅长:婚姻家庭:婆 媳 关 系 、夫 妻 不合、家庭教育;学生成长:网络成瘾、叛逆厌学、考前焦虑;情 绪 压 力 :压 力 释放、抑郁缓解。

咨询风格: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直觉,能够和来访者建立稳固的咨访关系。根据来访者特点,因人而异采用支持式或揭露式心理分析,引导来访者觉察自身的生命力,重新建立自我调节能力。

责任感严重缺失、头脑简单、心智不成熟这一类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巨婴”。普遍特点是生理成熟了,心智却停留在严重依赖的“婴儿”水平,拥有这类心理的人不在少数。本期心理咨询师以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分析“巨婴”心理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这种心理,家庭成员可以做哪些改变。

案例

丈夫过分依赖母亲,母亲控制欲强烈

一天,一对小夫妻带着三岁的儿子走进心理咨询工作室,妻子在讲述他们的关系时委屈得泣不成声。妻子说,自从进了婆家门,就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婆婆整天和儿子在一起,把她冷落一边,而且更过分的是丈夫还把工资卡交给婆婆管理,家里的一切事情都要听婆婆安排。

丈夫听到妻子说自己的母亲,脸色由难看转为愤怒:“我妈怎么了?让她管钱也是为了咱这个家,没有了可以给她要。我妈经验多,有事就应该听她的。”妻子反驳说:“那也不应该买点东西,甚至我们俩出去吃顿饭都要听她的呀!”

第一次见面,咨询师了解到这个家庭关系是以母子关系为中心,丈夫十分依赖母亲,母亲有强烈的控制欲,妻子成为家庭关系的“局外人”,从而产生失落心理。加之母亲对他们生活上的各项限制,妻子由此产生愤怒、委屈。

咨询过程

母亲对孩子过度关注,让爱变成伤害

在咨询过程中,母亲也来到了咨询室,她表示:“我儿子从小老实也很听话,学习和工作都很优秀,我很疼爱他,总怕别人欺负他。结婚后更怕媳妇给他气受,而且媳妇爱花钱,是个‘败家子儿’,所以我管得多。”在与母亲的几次交流中,咨询师能够感觉到媳妇说的是事实,这对母子之间已经结成了“同盟”。

在深入的交谈中,咨询师了解到这位母亲为何有这么强烈的控制欲。母亲在儿子十岁时,丈夫因车祸离她而去,从此她对儿子寄托了所有的爱,眼睛一天到晚离不开儿子,有时还过度担忧儿子在外面的安全,以至于儿子结婚后还是不放手。儿子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疼爱,成为了一个长不大的“妈宝男”,根本不考虑妻子的感受。这种过度的母子依恋不仅与单亲家庭有关系,也与母亲的性格有关系。

为此,咨询师给她做了焦虑自平量表(SAS)和抑郁自平量表(SDS)测试。通过测试,SDS分数还可以,但是SAS只有70分,已接近重度焦虑。由于母亲的强势和焦虑,造成了儿子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性格缺陷。于是关注变成了掌控,爱变成了伤害。

通过疏导,母亲和儿子都感觉到了自己的问题。如果再不改变,家庭就会破裂,孙子也会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时母亲意识到,儿媳妇在银行工作,工资高压力大,适当放松、花钱打扮一下自己,只要不离谱完全应该理解。母亲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让步,并决定让他们搬出去住,给彼此留出空间,过好自己的生活。儿子也表示以后会疼爱媳妇。媳妇在参与咨询过程中也明白了他们母子的感情,觉得婆婆也不容易,今后虽然不在一起住了,但是一定会和丈夫常回家看看,共同照顾好婆婆。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避免“巨婴”家庭的“雷区”

该案例让咨询师觉得很庆幸,这个儿子在强势母亲的过度关爱下仅仅成了生活上依赖母亲的“巨婴”,其它方面还算优秀。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庭,父母呕心沥血对儿女关爱和付出,最后培养出的却不是一个孝子。父母们真应该引以为诫。

“巨婴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模式有密切关系。首先,将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家庭容易出现“巨婴心理”的孩子,儿子成为妈妈的“假想老公”。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后,即使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往往会爱无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夫妻感情。于是他们会回到自己母子共生的关系中,逃避现实婚姻中的责任,成为“妈宝男”。

其次,焦虑的母亲和缺失父亲的家庭模式也容易出现“巨婴”。当母亲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家庭成员关系的边界不清,妈妈无法从同孩子的共生关系中得体地退出,始终认为孩子依然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分清你是你,他是他。

此外,这类家庭还普遍不允许“失控”的局面,父母不遗余力地调试着完美的孩子,孩子的言行举动必须符合自己的期待,一旦出现偏差,立马需要调整回期待中的状态。被父母控制长大的孩子,又会把这一套行为模式带到他的家庭中,代代传承,家庭成员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充满冲突。

对于出现了“巨婴”的家庭,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找到家庭的领导者,帮助他、理解他、支持他,带给他希望。鼓励他承担起管理家庭的责任,带领家庭往前走,从而使家庭获得一个发展的机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实现孩子和家庭的分离,摆脱啃老的局面,过上自己的生活。

编辑:赵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