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社会
教育
旅游
学习
健康
图片
要闻
国内

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清凉

2025-07-14 09:42  

环卫工喝绿豆汤解暑

“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饮用水

外卖员把水壶装满冰块

连日来,天气持续高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惧“烤”验,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他们守护着城市的运转,也换来更多回响:是一碗清甜的绿豆汤,是一个清凉的歇脚处,是一句“辛苦了”“谢谢您”……越来越多的“爱心驿站”“司机之家”“暖新之家”,将关怀化作阵阵清凉,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环卫工的夏日“凉”方

□文/图本报记者李莉 本报通讯员唐洁

7月9日早上7点,市城管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保洁二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康玲玲,身着橙色工装,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行在责任片区,开始了一天的巡查。

正值上班早高峰,车流人流交织。遇到片区保洁员,细心叮嘱一声“注意安全”;看到路段较长、清扫任务吃紧时,便停下车,拿起工具与同事一起忙碌……日头渐高,骄阳炙烤,热浪扑面,汗珠从康玲玲脸上滚落,工装早已湿透紧贴后背。她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又匆匆踏上巡查之路。

康玲玲于2014年加入环卫队伍,目前管理着30多名环卫工人。“刚入行那会儿,保洁主要靠人工,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机扫车、湿扫车成了主力,让我们省时又省力。”康玲玲感慨道。目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清扫掉落的槐花、铲除杂草,捡拾人行道和绿化带里藏着的烟头纸屑。

巡查至大学东路,一辆环卫车在树荫下缓缓停靠。几名环卫工人围拢过来,司机探身递上冰镇绿豆汤:“大家快来喝碗绿豆汤,解解暑!”

入夏以来,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会熬制绿豆汤,让一线人员能够解暑降温。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人工作业,还将他们的工作时间调整到了上午和傍晚。户外劳动者驿站也对外开放,让户外劳动者可以休息、打水、纳凉,缓解疲劳。

众多临街商铺和社区志愿者也传递着关爱。“只要看到门口贴着‘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标识的商铺,就知道那是我们的歇脚点。”康玲玲说。社区“红马甲”志愿者也时常走上街头,将一瓶瓶清凉的矿泉水送到他们手中。


货车司机的温馨驿站

□文/图本报记者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王晓绘

7月10日早上7点半,52岁的货车司机王勇和他的伙伴——一辆中重型货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装货点等了1个多小时,终于轮到王勇。装货过程中,他一直守在旁边清点数量。装货结束后,他爬上车斗,用了20分钟,把货物用篷布罩起来。篷布有十几斤重,王勇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透。随后,又辗转到第二个装货点。

一上午的忙碌,王勇将所有的货物装齐,随即把车开到了德城治超检测站。“这里有‘司机之家’,先休整一下再出发。”他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道路运输行业特点,精准服务货车司机,通过“一个治超站+N项功能”延展,打造功能复合化和服务人性化的集合化治超站,推动治超站从“单一执法点位”向“综合治理枢纽”转型。目前,依托10处治超检测站改造升级了14处“司机之家”,免费提供司机饮水、应急常备药、货车加水、临时休息、法律咨询、手机充电等服务。同时根据货车司机需求,提供冲凉、免费接送、食堂免费就餐等N项服务。

熟门熟路地进入“司机之家”,王勇盛了一碗绿豆汤,一口气喝掉。接着直奔浴室,冲完热水澡,顿觉舒服了许多。

王勇跑货车已有20年,最早开的是半挂货车。“以前的车配置一般,为了省钱,吃饭休息都在车上,特别不方便。”王勇说,2022年,他换了现在这辆核载15吨型中重型货车,软硬件都升级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特别累的时候,就近找一处‘司机之家’休息,躺在床上可比窝在车上强。”经过一番休整,王勇又充满了干劲儿。


骑手有了“避暑点”

□文/图本报记者石秀秀

7月11日上午10点半,德州市区的室外温度逐渐升高。上中班的美团外卖骑手孙亚立,接到了今天的第一单——从德百超市大楼店取货,送到东方家园小区。他穿戴好冰袖、口罩,拿上装满冰块的水壶准备出发,不忘提醒记者带上2瓶冰水,“一会儿你就知道水的重要了。”

“天气热,冷饮订单特别多,一单找不到顾客,其他单都会延误,难免有纠纷。有的新建小区不让电动车进,顶着太阳步行配送真是挺怵头。”孙亚立说。骑上电动车,他迎来送餐过程中最凉快的时刻,风一吹,感觉浑身都畅快了。

11点,孙亚立接到的订单多了起来。他一边查看手机订单,一边小跑着穿梭在各个商家取单,几乎没有停歇。1个小时下来,汗水不断从额头滚下,冰袖、T恤早就湿透,只能靠喝水解暑。

接近下午2点,派送了20多单后,孙亚立的水早已喝完,他决定暂时收工,返回位于德城区新湖景区的“暖新之家”吃饭休整。近年来,市总工会打造具有临时休息、文体活动、心理服务、法律服务、洗浴洗衣等功能于一体的“暖新之家”,建成工会驿站420个,让外卖骑手就近歇脚。

今年40岁的孙亚立,入职美团已有5年。刚入职那会儿,没有固定歇脚的地方,只能去相熟的商家“蹭凉”。想找个合适的地方休息纯粹得碰运气,街角公园的树荫下、楼房的背阴处,他都待过。

“‘暖新之家’冰箱里放满了冰块,供我们随时取用,现在一天平均能消耗200余包。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解暑。”孙亚立感慨,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太多,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天太热,外卖小哥辛苦了”“不急,晚点到也没关系”……孙亚立向记者展示了几张截图,都是顾客订单的留言,“天气热订单数量多,多数顾客不会催单,送到后还会跟我们说一声‘辛苦了’‘谢谢您’,很感动也很欣慰。”

编辑:陈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