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张祺媛摄影李琪
95年出生的德州姑娘郭倩,是一位专职簪娘,主要制作汉式婚礼婚冠以及日常汉服发簪。记者初次见到郭倩时,这位长相清秀甜美、声音温婉、脸上带着笑容的簪娘,身穿一身自制的浅蓝色长裙汉服,画着精致淡雅的妆容,披着长发正在亲手制作精美头冠。
2019年,郭倩的朋友在德州开了一家汉服店,精美的绣花、飘逸的裙摆,让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汉服。接触过程中她发现,汉服里的发簪很漂亮,作为一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这时她便有了亲自动手制作的想法。
开始制作时,郭倩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教学视频很少,也没人教,甚至我都不知道买什么样的材料。”新手刚入门的她,从网上买来了一堆材料工具自己摸索。“开始大部分都踩雷了,后来踩雷多了就知道怎么规避了,也知道材料怎么用了。”郭倩说,“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制作的第一个作品是发夹。”郭倩一边叹气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材料组合不当,做出来效果极差,“做出来以后气得直接丢掉了,失败成品越多越想放弃。”郭倩说。
“因为想尝试不同风格不同款式,想看看哪个做出来能更好看,所以有那么几天一直都在不停做。”郭倩还告诉记者,第一个比较成功的作品是一个简单的木质长簪,是用绒线绑的琉璃花木簪。
再后来,郭倩想通过视频记录一下自己制作“发簪”的过程,也想把汉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她便在抖音上发布制作发簪的视频,有很多小姐姐给她留言、给她鼓励,陆陆续续也有不少人来找她定制发簪,这些认同和肯定也激励她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去年,我闺蜜结婚头上戴的发冠就是我亲手为她制作的。”郭倩表示,因为自己喜爱汉服,身边很多准备结婚的朋友也都在考虑汉婚风格的婚礼。郭倩告诉记者,闺蜜婚礼上的发冠以流苏为主,颜色是大红色中搭配了一些烧蓝(大红色基本上也是以红玛瑙为主,古代红玛瑙是很显富贵的),往外延伸的是烧蓝凤凰作为挂流苏的装饰,流苏采用的就是一层一层的叠加式,每一层都有一个单独的寓意。“灵感来源于孟婆三七,因为三七和长生最后不是没在一起,所以我给闺蜜做的这个头簪取名‘长生’,寓意就是让长生留在身边。另一个寓意也是祝福他们长长久久。”郭倩说。
如今,汉服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也让郭倩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凝聚力。她表示,她会将这份热爱坚持下去,更会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