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一个叫“亚男”的女孩

2021-07-07 09:40   德州新闻网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楚艳艳

几个月前,亚男在医院顺利分娩。“是个女儿。”护士口中不带什么感情的短句,却让围着她的人沸腾了,“是女儿,女儿好啊!”疼痛渐消,她也被周围人的兴奋感染。

亚男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孕期,她赌气般地盼着有个女儿,这一刻梦想成真,她脑海中想的是,要尽全力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有时会故意将名字写成“亚楠”

亚男上面有一个姐姐,她在家里排行老二,弟弟出生之前,她一直明白家里想要个男孩儿。冒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风险,这个农村家庭执拗地认为,家里必须有个男孩。

在这个北方的小县城,家里没有男丁等于后继无人的思想,在许多人意识中根深蒂固。奶奶的理由很坚定:“女儿早晚都是别人的,家里没有儿子在身边,是会受人欺负的。”怎么个受人欺负法呢?再让她讲下去,无非就是与邻居为了一亩三分地发生争执的时候,儿子能帮上忙。

大人们讨论的时候并不避讳她,这种愿望甚至体现在自己名字里——“亚男”,那时候叫这个名字的女孩很多,她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甚至觉得比女同学们“芬”“艳”“红”的名字要好听一些。

尽管没人解释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明白,这代表了长辈们一种性别的偏见和畸形的期待,而且要跟随自己一生。有时她会故意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亚楠”,想象着长大后将自己的名字换掉。

她在外婆家一“躲”就是六年

为了生儿子,家里的户口本上并没有亚男的名字,而是将她的户籍落在了外婆家,因此家中的三个孩子,只有亚男随了妈妈的姓。

外婆家挺远的,距家约有50公里,坐上颠簸的大巴车,在路上需要花费两个小时。上小学之前,亚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里“躲”着,母亲隔一段时间就会过去看看。

外婆家的房子已经有些年月了,屋子里采光不好,白天也黑洞洞的,但在那里度过的童年,留给亚男很多美好的回忆。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尽管并不能将她照顾得十分细致,但他们有着老人独有的爱心和耐心。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颗很大的核桃树,盛夏时节,累累果实挂满枝头,使点力气剥开坚硬的外皮,就能看见奶白色的核桃仁。夜晚摇着蒲扇,把凉席平铺在院子里的青石板上,看着满天繁星就能睡着。

在外婆家“躲”了六年后,亚男回到了家里。刚回到家时,她感觉自己像在做客,经过观察发现,爸爸不大说话、妈妈多愁善感、奶奶对自己的态度不算好,姐姐在外上学不常在家……与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她花了很长时间。

求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如愿以偿

母亲怀着弟弟时,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偏方,称吃一种不放调料、慢火煨出来的乌鸡,就可以生儿子。老一辈人口中的“秘方”总是带着些神秘色彩,无论听起来荒唐还是靠谱,为了生男孩,母亲总是忍不住想试一试,她抓着那只乌鸡,像进行某种仪式。

真的生了儿子后,母亲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她感谢神佛也感谢偏方。舅妈怀孕时,母亲对此偏方大加推荐,专门炖好了乌鸡给她送去。

亚男见过,那只鸡无盐无味,还特地保留了部分内脏,白花花的汤泛着油腻的亮光,味道闻起来有些令人作呕,她们笃定地认为这汤有神奇功效。亚男看着舅妈皱着眉头,一口一口地啃着肉块,像坚守着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些口味差劲的乌鸡肉,可以改变肚子里孩子的性别。

舅妈家的情况和她家相同,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特别想要个儿子。事实上,在亚男周边的人家,这类情况很多,因见证过男性在家族中财权、事权方面的话语权,反观女儿一旦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再被视为家庭一份子。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许多人潜意识地觉得养育儿子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代代传递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年龄渐长,奶奶不再区别对待

亚男和弟弟只差一岁,却总觉得自己比他大不止这些。

看电视剧《请回答1988》时,亚男对剧中主人公德善的经历特别感同身受。同样是家里的二女儿,生日蛋糕要跟姐姐一起吃,衣服要穿姐姐穿小的,大人省下来好吃的偷偷塞给弟弟,以至于德善愤怒地质问:“我就是可以随便对待的人吗?”

在亚男家里,奶奶的偏心更直接些。父母工作时,亚男和弟弟都在奶奶家吃饭,冬天放学回家,棉鞋因踏雪被打湿,奶奶首先会将弟弟的鞋子放在火炉边烤干,换上干燥暖和的鞋垫,剩下的空闲时间才会照顾亚男。

奶奶对亚男的态度也更严厉些,与亲朋谈到她的时候,奶奶总会带着一些挑剔的表情:“这个二妮儿心眼太多。”从幼年起,通过自己感受,以及身边人直接或间接的话语,她渐渐明白:“奶奶不喜欢我,因为我是个女孩。”

小时候亚男会跟她犟,跟她吵。随着年龄渐长,也许是觉得孩子大了,奶奶的区别对待不再那么明显,反而经常会关心两句,但两人的关系始终不远不近、不冷不热。

只有学习好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

姐姐是第一个孩子,受关注比较多,弟弟是最小的孩子,也在家里最受宠爱,而不大不小的自己,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尽管不想怨恨,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委屈和不公,却难以当做没发生过。

亚男从初中开始住校,变得有些叛逆,她开始早恋,享受被人宠爱的感觉。她其实有些责怪父母,责怪他们一碗水总是端不平,照顾不到自己的感受。因此,那些男生对她的好,让她忍不住靠近。

后来,亚男早恋的事情被老师发现了,父母将她领回家进行反省,并用暴力的语言勒令她不许和那些男生来往,亚男不说话也不服软,就那么沉默以对。

但同样也是因为被忽视,亚男在学习上一直很用功,她清楚地记得自己考了一百分时,同学艳羡的神情和父母的夸奖。那时,有一个想法在她心中根植下来:只有用心学习、成绩足够优秀,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

她心里还有一个愿望: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地方。

她将努力为女儿创造幸福生活

高考成绩出来后,亚男过了一本线,家里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大家真心替她感到高兴。开学之前,亚男提出要买电脑,爸爸啥也没说,拿着一个月的工资就为她选了一台。

大学毕业后,亚男有了更多的收入,家庭地位有所提高,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父母开始询问她的意见。亚男觉得,相较18岁之前,这个时候的她,更能体会到父母的善良和温暖。

亚男一直喜欢看一些关注女性教育、成长、发展的书。她在读书中悟道: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一定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亚男的性格不再那么有棱有角,她也学会了体谅父母。尽管重男轻女现象在家庭中的确存在,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感情也是真的。

现在有了自己的女儿,亚男也下定决心: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她足够的关爱,竭尽全力给她幸福的生活。

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