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林语堂很骄傲地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讲趣味、最懂风雅的民族,确实不是自夸。中华文化,一直有着厚泽流广、蔚为大观的匾额书法传统,这是中国特色,更是社会宏敷文教的展现。所谓堂有匾、门有联、山有铭,不管是酒楼茶坊、华屋豪宅,亦或是绣阁小院、穷巷陋舍,书法必依附门额上,不可或缺,斯信美也。
所谓“白粉壁上书大字,匾下安歇往来人”,这些题字匾额,悬于宅门则蓬荜生辉,张在厅堂则文雅为高,装点名胜则古意盎然,描绘江山则礼乐增色,是一种风流蕴藉的格范,殊有清趣。
乐陵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经历代修缮,形成了一组错落有致、内涵丰富的文化建筑群。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碑刻楹联,雕塑壁画无不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和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沿着文庙的文字印痕,去追寻至圣先师和乐陵贤学的文化文明步履。
文庙坐落在开元路与兴隆街交会处,穿过奔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寻着一片古意盎然的建筑,拾级而下,便走到了文庙门前。抬头望向门楣,只见朱漆门上悬挂蓝底红边匾额一块,上书“文廟”二字,这廟字尤其妙,拆解意为“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上十对下十,日月遥相望”。不及进院观看,但见此二字,已觉此处定有文化气息萦绕。不觉整理衣衫,庄重抬脚迈过门槛,穿过耳房,即进入文庙院内,霎时,一片绿意掉进眼里。刚刚外面还是沸腾的闹市模样,进到此处,只觉瞬间安静。里外两重天的样子,让你觉着像是进入一个美丽的梦,这不是梦中期待的静谧、祥和吗?绿意遍地,柏树苍翠,槐树葱茏,毛竹旖旎,鸟儿啁啾。不觉又深深吸了一口气,吐纳之间,觉胸腔忧郁烦闷气息瞬间无存,但留轻松舒畅之感。
再看前面巍峨的大殿,琉璃瓦铺顶,斗拱叠罗,飞檐插天,气势雄浑威严。近瞧细观,又见大殿门楣上悬挂着“大成殿”牌匾,两侧又有对联。上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下联: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此联为雍正皇帝题书。进入大成殿内部,尚有一副对联,悬于殿内朱漆合围圆柱之上。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此联为乾隆皇帝题书。由此,不难看出,儒学文化在治理国家方面所受到的推崇。
顺着孔子塑像往上看,还有三块牌匾悬于梁上,从左往右分别是“德齐帱载”“万世师表”“圣集大成”。其中“万世师表”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圣集大成”匾,是嘉庆皇帝登基大典过后到孔庙祭拜时题书。“德齐帱载”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此处悬挂虽都不是真迹,但是精神一致,仍觉庄重与尊贵。置身大殿内,环顾身旁,高大庄严的先圣雕塑、朴素的工笔墙画《圣迹图》、祭祀所用的青铜器皿,无一不弥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儒家文化的起始、传承在这里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真叫人叹为观止。千年之后,在这个鲁西北的小县城,还有这样一处儒学文化的传承发扬地,是先人的润泽,后人的福祉。
游走于这方静谧的小院,发觉它既有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文化气息的厚重绵长,更不要提这满园的葱茏植被,整个如一幅画,一首诗,是谁让这里点了石成了金?是点缀门楣的匾,悬挂柱上的联吧?我想当然地,骄纵地就此认为了。□李文龙 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