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幼童总流口水需做“口肌”训练

2019-12-16 10:56   德州新闻网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阎润珍通讯员李红)

2岁半的淘淘总是流口水,12月12日,淘淘妈妈带他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专家建议进行“口肌”训练。那么什么是“口肌”训练?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这种训练呢?本期,专家将为大家解析。

记者:什么是“口肌”训练?

专家: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口肌”训练)主要针对说话和喂食的口部运动,治疗中使用的训练工具主要是提供触觉提示,增加说话时的“感觉”,改善发音和喂食中本体感觉的回馈,以达到改善进食技巧,正常化的口腔感知觉,提高发音能力并诱导发音和提高说话清晰度及喂食技巧的目的。

记者:为什么要做“口肌”训练?

专家:通过改善嘴唇、舌头、下颌、口腔感知觉、喂食、发声、共鸣、呼吸肌肉的活动,以达到提高发音能力并诱导发音和提高说话清晰度及喂食技巧的目的。

记者:什么情况下要做“口肌”训练?

专家:不会发音或发音不清晰、喂食技巧和口腔处理落后于同龄人。例如:2岁后还流口水,吃饭慢、含饭、咀嚼少或不咀嚼、吞咽困难、挑食、发音少、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小、鼻音重、句长短、一字一顿、音调高、音调低、音调单一等。包括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听障儿童、唐氏综合症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构音障碍儿童、流畅性障碍(俗称口吃)儿童。

记者:“只做‘口肌’,不做语言训练”,这种做法对吗?

专家:不对。近年来,“口肌”工具和训练的作用被不断夸大,不少家长盲目跟从。专业的口肌训练需要跟儿童的发音及喂食运动相结合来进行,单纯只做“口肌”训练,对改善小孩的发音或喂食问题效果较差。

记者:口肌训练如何进行?

专家:一对一训练:适合认知及姿势控制较差儿童,由语言治疗师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小组或集体训练:适合认知及姿势控制较好的儿童,集体训练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利于儿童间的相互学习。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做语言训练,训练方法及需要准备的用具请咨询您的语言治疗师,并在每次治疗时携带训练所需工具。

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