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侯进通讯员李梦娇
国庆节,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天喝酒,本是喜庆事,可就在品尝美食交流感情时,也常有危险发生。10月7日,65岁的吴大爷被一块3厘米长、2厘米宽的片状鱼骨卡住喉咙,食道差点穿孔危及生命。
取出后的鱼骨
鱼骨卡喉咙致食管糜烂
10月7日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当天中午,65岁的吴大爷正和亲友把酒言欢,席间,一道鲜美的鱼头深得吴大爷的喜爱,谈笑时,也没忘了多吃上两口。
享受美食时,突然,吴大爷感觉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捂住喉咙。“鱼刺卡住喉咙了,赶紧去医院!”吴大爷声音嘶哑地说。
随后,家人将吴大爷送往一家医院,吞下钡棉后,医护人员找到了卡喉的位置。因鱼骨卡在食管入口,很难取出。8日,吴大爷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德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后,吴大爷需要气管插管,在消化内镜下完成手术。
9日上午,在内镜诊疗室主任、主任医师朱黎英和同事们的通力合作下,手术开始了。由于手术风险高,一旦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胸外科医护人员以及麻醉师两方力量一直守护在旁。很快,在全麻状态下,吴大爷食管中的异物被取出。
取出异物后,朱黎英发现,这是一块3厘米长、2厘米宽的片状鱼骨,比一枚硬币还大上一圈。而吴大爷的食管内壁已经出现糜烂,若鱼骨刺入得再深入一点,即将食道穿孔,危及生命。目前,吴大爷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成卡喉病例是孩子
无独有偶。今年大年初二,市民王先生也被一块极细的三叉鸡锁骨卡住了喉咙,同样是在食管入口的位置,取出后发现鸡骨足有3厘米长。今年夏天,李女士吃和田大枣补血时,尖尖的枣核卡在喉咙……“异物卡喉的病例并不少见,几乎每个月都有异物卡在食管的患者前来就诊,需要在消化内镜下手术。”朱黎英告诉记者,如果只是细小的鱼刺卡在咽部,一般门诊可以用镊子取出,但若是卡在食管,就需要在消化内镜的帮助下才能取出,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取出的物品从骨头、鱼刺再到枣核、纽扣、硬币、戒指,可以说十分“齐全”。前来就诊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为六岁以下的孩子,因玩耍意外吞下异物。
勿用喝醋等“土方”拔刺
事实上,误吞鱼刺后,不少人习惯用大口咽饭团、喝醋等“土办法”解决,认为能把鱼刺推压下去或者泡软。“卡刺后吞咽馒头等硬物,鱼刺可能被刺入得更深,极易损伤咽喉部软组织。喝醋更是毫无用处,醋的酸性较低,食道内与鱼刺接触的时间很短,一时半刻不可能软化。”朱黎英说,误吞鱼刺、枣核等尖锐异物后,千万不要自行处理,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忌在家中用喝醋、吃馒头等“土办法”取刺。“家里有老人、孩子,尽量食用巴沙鱼、龙利鱼等没有刺的鱼或刺少的鱼,避免食用草鱼等刺多的鱼。”朱黎英表示,鱼刺卡喉大多是在看电视、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发生的。预防鱼刺卡喉,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吃鱼,吐刺的时候一定不要大笑和说话。
一旦发现异物卡喉,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饮水,减少吞咽动作,舒缓情绪。情绪紧张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缩,异物会卡得更紧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