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城南门户玉皇阁

2019-07-19 09:45   德周刊  

□本报特约撰稿人张明福

  明清时期矗立在德州城内外的四大名阁,为玉皇阁、文昌阁、振河阁、文武阁。其中,玉皇阁地位特殊,它是德州罗城的南大门,也是战时镇守城池的重要堡垒。
地标建筑
  玉皇阁坐落在南关街南头,矗立在德州去平原、恩城的官道上,是进出德州城的重要标志物。它属于道教建筑,建筑艺术较高。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过街台座,高10米,宽30米,深20米。基座中间有拱形门洞,骑在南北驿道上,为战时必守之地。
  上层是坐北朝南的阁楼,面阔5间20米,进深3间15米,歇山双檐九脊顶,黄色琉璃筒瓦覆盖,殿脊和四角都安有兽头等装饰。正面安装朱红色长条木格棂门,正中供奉玉皇大帝泥塑贴金像,左有金童,右有玉女,两旁是二十八宿天兵天将。
  东南隅原有慧光寺一座,早年湮没。后在原址建十方院,亦因年久失修,清末只遗有一口大铁钟在原址上。阁西为道教庙宇,庙门坐西朝东。进门后,向北拐有坐西朝东的二门一座,与玉皇阁底座西侧相对,二门东北有去玉皇阁的坡道,可直达玉皇阁。
明代初创
  由于历史文献的散失,德州玉皇阁的初创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谜团。大家只是根据民国《德县志》所载“明正德五年(1510),知州宁河令四乡民众来居城市,筑罗城……罗城绕东关铁佛寺,南至玉皇阁,西连御河堤”,据此认为玉皇阁当建于明正德五年之前。
  近来笔者在爬梳德州碑刻的过程中,发现雍正年间进士李世垣《募修兴龙寺大桥疏》中有对玉皇阁修建时间的确切记载,即“东南路有玉皇阁,建自成化十六年(1480)”。此处所说,比起正德五年筑罗城,早了30年。
罗城南大门
  明正德五年(1510),知州宁河、守备桂勇为抵御刘六、刘七起义军的杀掠,建起一道北起罗庄,绕东关铁佛寺,南至玉皇阁,西至豆腐巷运河大堤的外围简易城墙,史称德州罗城。罗城建成后,在守城战役中发挥了作用,保卫德州城未被攻破。嘉靖七年(1528),知州何洪大修罗城。明后期直至清朝末年,德州官员数次对罗城进行维护和重修。
  1946年解放德州时,攻打玉皇阁的战斗极为惨烈,经过一天两夜的激烈争夺,终于将其牢牢占领,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解放德州之战,德州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将玉皇阁所在的这条贯穿德州城南北的大道命名为解放大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