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请家人多点关怀,帮助老人跨过“心理坎”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很多家庭都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退休前通情达理的父母,为何退休后却“性情大变”,喜欢“指挥”子女做这做那,无故发脾气,还总是腰酸腿痛身体不适……17日,记者咨询多位心理咨询师,他们表示,近年来,老年人抑郁症患者增多,而抑郁症前期大都会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如果家人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抑郁症的概率。
频繁出现身体不适,其实是老人在求关注
最近,小刘越来越不喜欢和婆婆说话,无论她说什么,婆婆总有更严重的事情在等着她。“我说颈椎疼,我婆婆说她疼得头晕;我说晒得有点中暑,婆婆说她也是难受了好几天,喘不上气。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抬杠’?”小刘说,婆婆退休一年了,日常生活十分悠闲,可就是“添”了“谁都没有她惨”的毛病。
小刘介绍,婆婆退休前是老师,平时小刘工作中遇到难题,还会向婆婆请教该怎么办。在她心中,婆婆是个“阳光积极”的人。不知道现在怎么突然喜欢和身边的人“比惨”,这让家人都越来越不喜欢和婆婆说话。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春阳表示,像小刘一样遇到家中老人突然变得“身体各种不舒服”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实,老人并不是真的如他们口中所说有各种严重的状况,而是心理出现了偏差认识,通过表达“你们都没有我惨”来引起孩子们的关注。
退休后出现“迷失期”,不能面对环境落差
牛先生退休后,先是在家休息了半年,可是突然闲下来的生活让他完全失去了重心,后得知单位有返聘名额,他主动争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可工作了半个多月,他又不开心了。“之前的下属,现在成了领导了,而且我现在干的工作和退休前的也不一样,问同事该怎么干吧,一次两次总学不明白,也就不愿意再问了。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再工作了。”牛先生说,他现在进退两难,天天生闷气,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去单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明芳表示,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迷失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想要培养兴趣,又羞于学习。即使返聘,也因为受不了环境落差,造成种种尴尬。
难以完成角色转换,老人感觉越来越委屈
张阿姨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工作特点让她对细节要求十分严苛。退休后,她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家人:小孙子应该报哪些学习班才能提高成绩、儿子儿媳在备孕二孩时饮食作息要如何调整……都是她亲力亲为的事情。可在半年前,家里还是因为这些琐事爆发了争执。
儿子指责她管得太多,丈夫每天一睁眼就出门“躲清闲”,儿媳妇对她的各种命令也常常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她越来越委屈,觉得自己付出得最多,却最不被理解、最不被需要。
李春阳介绍,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不能很快完成角色转换,将全部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家庭,并以工作中的方式去生活,把亲情误解成“工作合作”。家人总是在数落他们的不是,却不能指出造成这些“错位”的原因,而他们自身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最委屈的人。
社会、家庭、疾病等,多种原因可导致抑郁
韩明芳介绍,造成老人抑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如家庭、疾病、药物、性格等。
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往往拖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而且,为了治疗这些疾病,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
此外,老人性格与抑郁症的关系极大,性格内向者容易患抑郁症,个性好强者也易患抑郁症。老人不甘心离退休后无所事事,进而产生无助、无望、无力的悲观情绪。有些老人在年迈后,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死亡、痛苦,这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还有部分老人会因为生活变故引发抑郁情绪,丧偶、丧友、体力不支、重病或慢性病缠身,丧失健康、工作、机会、地位和金饯等。所有这些对老年人来说,心理无法承受,从而感到悲哀忧伤。
长期处于抑郁情绪,或将造成严重后果
长期处于抑郁情绪,就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当抑郁情绪发展到抑郁症,就会导致躯体上的痛苦。
长期处于抑郁中,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过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而且,很多老人善于隐藏自己的抑郁情绪。如果子女不与父母住在一起,他们会在独处时黯然伤神。当子女回来后,又强打精神说说笑笑,即便偶尔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也会用其他话题搪塞过去。这种情况不易被发现,当发现的时候,症状通常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很多老人已经有了轻生的想法。
家人多点关怀,帮助老人跨过“心理坎”
一方面,老人退休后,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着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一部分老人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另一方面,如果老人不能自己走出抑郁情绪,出现了“闹脾气”的情况,家人千万不要过度指责或者放任不管。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如果发病后得不到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十分不利康复。因此,子女平时要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常常为了不让子女担心自己,可能会在电话里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为儿女如果不细心或长期不回家,恐怕父母病情已经变得十分严重了。有时间回家多陪陪老人,陪他们散散心说说话,家人多点关怀,就可以有效帮助老人跨过“心理坎”。
此外,老人自己也要做到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因为戒烟、戒酒是保护脑神经、长寿、益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定期去医院体检,鼓励老人参加社区健康普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家属更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孤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