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号震天地》演出现场
让更多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马洋
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我市人民政府发来贺信,祝贺我市男声合唱《中国船号震天地》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炳国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向为此付出辛勤努力的创作、编导、演员等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佳绩!
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成果颇丰,除《中国船号震天地》外,杂技《高椅》问鼎武汉·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黄鹤金奖,歌曲《大苇荡》、相声《心病》荣获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新创作品优秀奖”……一部部文艺精品力作,紧扣时代脉搏,是我市文艺战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铸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例证。
讲好百姓故事做好时代文章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每三年一届,本次全国共有5件音乐作品获此殊荣,《中国船号震天地》是全省唯一获奖的音乐作品。“演员清一色的工人装扮,不用特效,只有一幅天海一线红日初升的背景。但是通俗易懂的歌词、浑厚饱满的唱腔,却让人感受到了触及心底的震撼。 ”欣赏过《中国船号震天地》的观众这样描述。
采访中,作品主创人员、市文化馆馆长王月灿告诉记者:“老百姓是文艺作品最广泛、最主要的关注者和倾听者。接地气,让老百姓能看懂、能感同身受,是我们的追求。 ”
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戏剧曲艺大赛、民间文艺展演,在基层寻找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也借此走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喜好,寻找典型事迹、收集创作素材。相声《心病》就是通过讲述发生在“第一书记”、留守妇女和在外务工人员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从群众中来的作品,充溢着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作品,才能‘入得厅堂、下得厨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久演不衰。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杰说。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文化高地
7月10日,市京剧艺术研究院,主创团队正在对现代京剧《担当》的剧本进行最后的修改。“《担当》是本土原创作品,整个剧本已经打磨了两年时间。为了呈现作品的最好效果,我们计划聘请专业老师言传身教,将排练过程变成一个个短期艺术培训班,在创编新剧目的同时,锻炼队伍、培养演员,为以后的精品创作积累实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卓伟介绍。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山东省“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把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把思想导向作为评价作品的首要原则,用文艺评奖引导创作重点向主旋律文艺作品倾斜。结合我市实际,成立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德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管理办法》,设立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专项资金,调动了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在措施助推和政策激励下,全市专业院团及群众艺术队伍共同发力,树立精品意识,文艺创作活力迸发。
提到《中国船号震天地》的创作过程,王月灿记忆犹新,词曲创作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前后改稿20多遍,举办了3次作品研讨会,请来国内最权威的专家“把脉”。杂技《高椅》节目筹备期长达两年半,为了冲击国际赛事,提前半年便进入半封闭式集中训练,还不断创新,加入很多新的表演形式。
文艺繁荣群众共享
“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把好的艺术活动和展览送到群众身边,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王月灿说。
近年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创作文艺作品30余件,进农村、进社区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巡回演出500余场,其中不乏文艺精品作品,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收获国际大奖后,市杂技艺术保护教育传承中心的演员第一时间为家乡父老举办了一场汇报演出,《高椅》《柔术》等精彩节目悉数亮相。《中国船号震天地》创作完成后,先后到基层演出70多场。“咱们本土文艺节目的演出形式越来越丰富,水平也越来越高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真的很高兴。 ”市民王悦然说。“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发挥好精品的带动作用,加强选题策划,使本土文艺创作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助推我市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推动德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杨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