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古代官员读书之风

2018-06-22 11:34   德周刊  

  □任万杰
   历朝历代的官员大多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寒窗苦读,养成了长年读书的习惯,做官以后大多不改其习惯,勤于读书,即使在休假中、退休后也依然手不释卷。总之,读书是古代官场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品评官员往往看其出身门第、识其谈吐风度、论其书法辞章、讲究名望口碑等,有了这些不成文的尺度,官场上读书、作文蔚成风气,不读书之辈很难在官场里立足和生存。
  历代皇帝用人导向,以及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制度建设,都要求做官必须读书。汉武帝时考核提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能否通达儒学。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生备受器重。汉朝标榜以孝治天下,因此,汉代官员争相阅读《孝经》。据《太平御览》载:“故汉制天下皆诵《孝经》,选吏则举孝廉,尽以孝为务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员自然也就将学习《孝经》奉为必修课。
  盛唐时期好学之风遍及朝野,官员士子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诫百官多读史书。韩愈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中唐以敢于进谏出名的阳诚因家贫无书读,便去做了抄书吏,昼夜不出门,“经六年,乃无所不通”。
  公元990年,宋太宗更是向各路官员遍赐《九经》,赵普、范仲淹等宋代名宦几乎个个都是勤学苦读的典范。宋太宗给赵普撰《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 《宋史》对宋代官员的读书之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
  导向和榜样的力量,利益和爱好的结合,让古代身在官场的人,一生都放不下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