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德州市种田能手董洪忠——跟着市场走 念好“科技诀”

2025-03-20 14:52  

使用大型机械开展施肥和镇压作业。记者石少军 摄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李建东

“大伙加把劲,这4眼井打好,咱春耕用水就更有保障了。”3月7日上午,春日的暖阳倾洒在杨安镇堤北董村的田野上,51岁的董洪忠身姿矫健地穿梭在田间,和社员们一起忙着打水井。经营合作社11年,董洪忠带领285户社员共同致富,成功蹚出一条科技种田的新路径。

“老把式要学新科技”

卫星导航拖拉机、水肥一体化过滤器、离心式泥沙过滤器……在董洪忠承包的麦田,先进农业设备随处可见。“我打小就跟着父母种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老把式,更要懂得科学种田的重要性。”董洪忠说。

2014年,他注册成立乐陵市洪忠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面对土地高低不平、地界沟壑纵横的状况,他没有丝毫犹豫,雇用推土机、挖掘机,对土地进行大规模整治。“我跟社员们说,宁愿当年不盈利,也要把土地整治好,这是长远发展的根基。”站在广袤的麦地里,董洪忠的话语愈发显得铿锵有力。

原本杂乱的土地变成规整的方田,为规模化种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种植技术上,董洪忠不断探索创新,他摒弃传统的高农药、高化肥种植模式,将多年积累的种田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开创了独特的“生态绿色”种植模式。每年,他都会精心挑选不同地块采集土样,送往市农业部门化验。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预期,制定详细的配方施肥档案,确保土地肥力得到合理利用。

“土地就如同我们的伙伴,你用心对待它,它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俯身凝视着脚下的麦苗,董洪忠感慨地说。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不过董洪忠有自己的妙招。他大力推广生物和农业防治措施,投资10多万元购置了85个大型虫蛾诱捕器,均匀分布在田间。这些诱捕器就像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庄稼,电杀了大量飞虫。

“紧跟市场错不了”

董洪忠并未局限于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多元种植模式。

乐陵溶海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水果玉米,董洪忠得知后,主动与公司联系,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年初,公司提供优质玉米种子,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一年两茬的水果玉米种植,既不耽误秋后冬小麦的播种,又因春秋季病虫害少,能保证水果玉米的绿色品质,每季亩均产量达到1200公斤。

“这种水果玉米口感清甜,市场需求大,社员们靠着它,收入增加了不少。”董洪忠满脸笑容地介绍道。杨安镇作为全国闻名的调味品之乡,对辣椒的需求量极大。董洪忠凭借合作社的规模和管理优势,赢得了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陵市福惠圆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山东腾达辣椒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调味品企业的青睐。这些企业对辣椒种植过程监管严格,董洪忠带领社员们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我们种的辣椒,品质有保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亩均收入能超过4500元。”董洪忠自豪地说。

此外,合作社还与山东良星种业开展长期合作,进行小麦、玉米的良种繁育。公司提供原种,并派农技人员定期到田间指导。收获后的一代种子,公司按照合同价回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不少。

“干农业更要与时俱进”

“做农业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新农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农业做得更好。”董洪忠常常这样对社员们讲。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还带动身边人一起学习。每年,他都会订阅大量农业报刊,每天雷打不动地收看电视上的农业节目。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

2016年,董洪忠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经营管理培训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在他的带动下,社员们也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整个合作社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近几年,合作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获评省级示范社;2023年,董洪忠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当年12月,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今年2月,董洪忠获评德州市种田能手。

如今,董洪忠又有了新的规划,他计划延伸种植及加工产业链,将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玉米磨面上市销售,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合作社。

“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董洪忠目光坚定,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编辑: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