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园区项目如何加速集聚?
——县市区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系列观察之二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王贺 通讯员辛凯朱雪松赵晓男
产业项目越集聚,集群优势越凸显,发展效益越显著。2025年以来,我市各地动能澎湃,优质项目持续涌入,不仅形成多个“小而精”产业集群,更夯实了主导产业根基。各县市区如何引导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载体。
一园一业激发“磁石效应”
3月2日,在科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3条由高精密涂布机等高端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该企业位于平原县光电产业园,2024年6月落地,仅用半年时间实现投产,日产调光膜2000平方米、魔镜200台。同园区的核鑫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属于光电制造领域企业,则创下入驻5个月即投产运营的纪录。目前,平原县光电产业园已建成厂房8栋,入驻光电企业6家,今年底前可全部实现投产达效。
无独有偶。2024年启动建设的宁津县超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已成功招引欧力格、天之盾等首批8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核能屏蔽、医疗器械、军工等高精尖领域。同时,园区依托集群优势,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互动。
锚定一个具体领域,建成一个专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链成群。“一园一业”已成为我市各县区布局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战略共识。聚焦某一行业细分领域,统一规划、定向招商、集中培育,各县市区帮助新兴产业跨过发展“萌芽期”,实现“从无到有”。
“光电产业园采取‘统一招商、统一建设’模式,根据光电、新能源企业需求定制厂房,从而确保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快速投产。”平原开发区“二次创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侯永华介绍。宁津县超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也采取了类似模式,统一供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打造,实现企业“入驻即生产”。
按照“集聚项目、构建链条、培育集群、形成生态”发展模式,我市部分县市区已建起不同规模的专业功能园区,一个个“小而精”的产业园,犹如产业磁石正加速吸引优质资源向德州集聚。
规模效应加速产业“裂变”
3月1日,鲁志伸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醋酸纤维素项目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服装等领域。
鲁志伸项目选择落户临邑县化工产业园,与园区完备的产业配套密不可分。多年来,临邑县持续发展化工产业,构建绿色循环链条。目前,化工产业园已集聚上下游企业16家,形成了供需闭环、抱团发展格局。园区内,恒源石化的针状焦产品可满足旭日石墨公司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原料国产化替代需求;沥青、碳四产品可通过管道供应科顺建材、德宝路、瑞来新材料等企业。德宝路公司副产的氢气可保障恒源碳材料、瑞来新材料等企业的气源需求。瑞来新材料副产的蒸汽、恒源碳材料副产的燃料气,又可通过园区管道直供给德宝路、德宜、鲁晶等企业……通过相互配套,不同“小链条”之间形成连接、补充,每年可为相关企业节省原辅料运输、采购成本近千万元。
大园区、大产业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仅吸引新项目,也带来产业的“裂变”发展。同样在临邑,该县化工企业近两年通过对工业副产氢气进行提纯再利用,逐步衍生出一条氢能源产业链。距离化工产业园不远,就是氢能产业园,目前已落地10家上下游企业,不出园区就能生产出氢能汽车。
主导产业,是各级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而集聚、服务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正是各地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立足产业园区,推动主导产业整合提升,不断做大规模、做出特色,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是县市区近年来产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当下,我市各地立足园区做文章,通过加快补链强链、强化要素保障,实现大产业与大园区的协同推进、同步提升。随着各地产业集聚度提升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我市产业布局进一步重构,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健康。
数智赋能提升园区竞争力
“研发中心、车间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建设。基于园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资源等优势,目前已有11个项目签约入驻。”3月3日,负责乐陵市艺点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的艺点意创集团董事长、忽米科技CEO巩书凯介绍。
艺点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是2024年省重大项目、2025年省重点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资源协同和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和管理平台、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标识解析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完成投资40%以上,预计6月底可完成首批企业入驻,7月实现运营。
伴随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我市各地在园区建设运营、产业服务上也不断探索创新。顺应新要求,新一代产业园区更加注重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园区的运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乐陵艺点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是这类园区的典型代表。目前,除了乐陵市,夏津县同样以现代纺织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产业大脑”。建设中的现代纺织产业园聚焦“数字化、绿色化、时尚化”,将引进原材料、纺纱织造、服装、家纺、印染等产业链重点项目。
在积极建设新型园区的同时,我市传统工业园区也积极拥抱数智赋能。2024年,夏津县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齐河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临邑化工产业园均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目前,全市已累计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4个,涵盖化工、纺织、装备、食品等特色产业。